道家“养生”的初衷是为了什么

很多人会把人生看成一场考试:有了明确的分数标准,失败的人生就是失败,没有尊严;高分的人生就是成功,值得“白活”。胜利者也有他们的烦恼:如何保存这来之不易的果实?至少你应该好好照顾你的身体。所以他自然对“养生”产生了兴趣。在“养生”方面,没有比道教更专业的研究了。我们应该有理论和方法。

k10.jpg

道教认为“人”是“心”与“身”结合的产物。看不见的“心灵”叫“灵魂”,看得见的“身体”叫“灵魂”。“魂”又细分为“三魂、七魂”。为了保持“三魂”,有相应的评价方法,可以及时发现问题,也有针对各种问题的特殊调理方法。然而,当成功人士总是对养生感兴趣时,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:道家“养生”的初衷是什么?当然不是为了“保留成功人士的成果”。道家有道家的追求。养生作为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,必须服务于道教的追求。如果你不理解道家的追求,只是断章取义地使用道家所谓的“长生不老法”,你只能停留在似是而非的皮毛上。不仅无用,而且有害。最典型的反面教材是明代的几位皇帝,他们都想长命百岁:吃了道家药丸,却短命而死。难道这都是道家的错,就是道家上当了吗?我仍然责怪自己假装理解和瞎混。道家的初衷是什么?当然是为了追求“开悟”:认识宇宙万物的本质规律和真谛。《庄周梦蝶》的故事说明,自道教创立以来,道教就把生命看作是一场精致的梦,而身体存在的意义就是体验这一精致的梦。

换句话说:为了看3D电影,你需要一个3D眼镜和一个座位。3D眼镜给了我们观看电影的能力,座位给了我们观看电影的角度。在看电影时,你只需要专注于“看电影”,并享受这种体验。生活就像这部3D电影,而“身体”就像看电影所需的3D眼镜和座位。品味生活就像品味电影。你可以从精心安排了很长时间的精妙情节中得到思想和感受。“情节已经安排好”,也就是“缘分是注定的”。不要妄想自己支配电影情节的过程,“缘分可以满足,但不能追求”。只有看电影,认真欣赏每一幅画,我们才能真正做我们应该做的。这就是“见天下诸国,知天下冷暖”。每个人的电影情节都不一样,电影的长度也不一样。他们的情节之间没有可比性。只是“享受”自己的电影。电影结束后,杯子和座位会被归还。这些是属于电影院本身的。没什么好放弃的。真正值得保留的是看电影的感觉。带着这种感觉,去看下一部电影,再买一副眼镜,坐在另一个座位上。

在这一点上,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是一样的:有转世,今生的智慧和感知会被带到来生,而身体不会。“保健”的含义相当于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照顾好眼镜和座位。如果不欣赏电影,就没有必要专注于眼镜和座位。